close

  本報記者 彭德倩
  本市中學生對思政課看法如何,最理想工作前三名是什麼,最關註哪些社會問題,認為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什麼……近日舉行的第三期“上海市普教系統名校長名師培養工程”政治學科展示活動上,首次發佈《上海市中學生思想政治課認同度調查報告》,以數據一一解答。
  喜歡政治課人數明顯增加
  第三期“上海市普教系統名校長名師培養工程”政治學科主持人、特級教師方培君,在2000年組織並完成了涵蓋上海10個區縣4116位中學生的思想狀況調查。今年,她領銜再度進行同題調查,先後從全市範圍15所學校中抽樣採集4202份數據樣本。新問卷力求接近前次調查,試圖解析中學生在思想認識、價值認同等方面的現狀及變化趨勢。
  2000年調查顯示,“喜歡”和“比較喜歡”上政治課的學生占40.0%,2014年這一數字為49.3%;“很不喜歡”的群體由9.7%下降至4.5%。教材內容和教學方法是學生是否喜歡上政治課的主要因素。同時值得關註的是,2000年被調查學生中,認為政治課講的“道理與現實生活有一定差距”和“道理脫離現實生活”的,加起來占25.2%,這一比例在2014年達55.3%。
  中小學教師成熱門職業理想
  當被問及“目前最關註的社會問題”時,2000年位居前三的分別是:環境污染、人才選拔、教育。到了2014年變為就業、環境污染和教育。
  兩次調查中,當被問及“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什麼”,學生選擇的前三位一樣,僅排序有變。2000年分別是“健康”、“有溫暖的家”、“有知心朋友”;2014年為“有溫暖的家”、“有知心朋友”、“健康”。然而,“為社會多做貢獻”選項在兩次調查中都位居倒數。在關於讀書目的的問題上,“將來找個好工作”在兩次調查中均位列第一。超過一半學生認為數年寒窗苦讀,是為了找個好工作,這部分學生中,認為人與人之間是“利益關係”的增加了18.8%,達到近四成。
  調查分析指出,職業選擇、幸福觀等方面的群體性特點,反映中學生的價值取向隨著社會發展和時代變遷而更趨多元、自主,但也有一定的個人本位、功利化傾向。課題負責人方培君認為,除了社會合力以外,作為引領學生踐行核心價值觀的思政課,當前需更加重視瞭解學生需求,不僅傳授知識,更應教會學生辯證看待問題、分析問題、解決問題的能力,才能助力更多青少年面對社會多元多渠道信息,形成正確人生觀、價值觀。  (原標題:思政課需更重視瞭解學生需求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jrcwiwxawjv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